•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智慧校园平台
  • 新智慧校园
  • English

首页

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日期:2018-02-09 阅读次数: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是综合类院校,举办者为民办,于2002年3月建立。学校有本科专业43个,其中12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提前批招生,第二批次招生A和第三批次招生A。学校共有1个校区。

学校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削减并逐步取消专科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适素质过硬、创新创业素质突出”地方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注重优势和特色专业,形成以工、管、艺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医、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办学规模定位:增加本科生教育规模,逐步取消专科招生与培养。“十三五”末,在校生总规模控制在15000人以内。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武汉“1+8”城市群,面向湖北及中部城市群,辐射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商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护理学院、通适素质教育学院共9个学院。本科专业涵盖工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见表1-1),共43个专业(见表1-2),学院专业结构一览表(见表1-3)。

表1-1 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布局

学科门类

经济学

法学

文学

医学

工学

管理学

艺术学

所含本科专业数

2

1

3

2

15

10

10

比例(%)

4.65

2.33

6.98

4.65

34.88

23.26

23.26

表1-2 学科专业门类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类

序号

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

专业类

序号

专业名称

工学(15)

土木类

1

土木工程

管理学(10)

管理科学与工程

23

工程管理

建筑类

2

建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4

工程造价

化工与制药类

3

制药工程

工商管理类

25

工商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

环境工程

26

市场营销

生物工程类

5

生物工程

27

会计学

电气类

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8

人力资源管理

电子信息类

7

电子信息工程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29

物流管理

8

通信工程

电子商务类

30

电子商务

计算机类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旅游管理类

31

旅游管理

10

网络工程

32

酒店管理

11

软件工程

艺术学(10)

设计学类

33

视觉传达设计

12

物联网工程

34

环境设计

13

智能科学与技术

35

产品设计

14

机械电子工程

36

工艺美术

自动化类

15

自动化

音乐与舞蹈学类

37

音乐表演

经济学(2)

金融学类

16

投资学

38

音乐学

经济与贸易类

17

国际经济与贸易

39

舞蹈学

文学(3)

中国语言文学类

18

汉语言文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

40

广播电视编导

19

英语

41

播音与主持艺术

20

日语

42

动画

医学(3)

护理学类

21

护理学

法学(1)

法学类

43

法学

药学类

22

药学

表1-3 学院专业结构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学院

专业名称

城市建设学院(4)

土木工程

文法与外语学院(6)

法学

建筑学

汉语言文学

工程管理

英语

工程造价

日语

护理学院(1)

护理学

旅游管理

商学院(8)

投资学

酒店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信息工程学院(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商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

市场营销

通信工程

会计学

自动化

人力资源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流管理

软件工程

电子商务

网络工程

生命科学学院(4)

制药工程

物联网工程

环境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药学

艺术设计学院(5)

动画

音乐与传媒学院(5)

音乐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

环境设计

舞蹈学

产品设计

广播电视编导

工艺美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本科学生情况

1.学生规模

2017年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245人。其中,2016-2017学年本科在校生11641人(见1-4),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1.72%。

表1-4 2016-2017学年本科生分学院分专业分年级分布图

学院名称

学院本科生数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本科生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商学院

3174

1

投资学

205

74

66

28

37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294

70

65

68

91

3

工商管理

279

64

74

61

80

4

市场营销

153

25

37

57

34

5

会计学

1634

313

367

443

511

6

人力资源管理

182

23

34

58

67

7

物流管理

163

24

21

71

47

8

电子商务

264

59

77

71

57

文法与外语学院

1062

9

法学

201

58

61

36

46

10

汉语言文学-文学创作方向

161

32

45

52

32

11

汉语言文学-中文教育方向

43

27

0

16

0

12

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

45

25

20

0

0

13

英语

417

141

92

91

93

14

日语

79

25

14

19

21

15

旅游管理

100

0

14

32

54

16

酒店管理

15

0

15

0

0

信息工程学院

2474

1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83

173

171

239

200

18

电子信息工程

296

69

71

65

91

19

通信工程

195

40

41

58

56

20

自动化

168

54

33

33

48

21

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106

52

54

0

0

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77

150

92

91

44

23

软件工程

421

175

109

78

59

24

网络工程

29

0

18

11

0

25

物联网工程

53

33

20

0

0

26

智能科学与技术

46

34

6

6

0

城市建设学院

1883

27

土木工程-房建方向

703

93

125

204

281

28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207

57

52

44

54

29

土木工程-赴日留学方向

15

0

15

0

0

30

工程造价

556

84

147

130

195

31

建筑学

244

29

38

60

67

32

工程管理

158

18

23

61

56

生命科学学院

392

33

制药工程

162

28

42

47

45

34

环境工程

74

19

18

18

19

35

生物工程

120

28

36

25

31

36

药学

36

36

0

0

0

护理学院

533

37

护理学

533

171

96

106

160

音乐与传媒学院

861

38

音乐表演

110

22

25

29

34

39

音乐学

184

29

27

43

85

40

舞蹈学

56

30

26

0

0

41

广播电视编导

115

115

0

0

0

42

播音与主持艺术

341

84

99

76

82

43

播音与主持艺术-编导方向

55

0

36

19

0

艺术设计学院

1263

44

动画

199

58

45

46

50

45

视觉传达设计

269

79

62

67

61

46

环境设计

590

128

126

152

184

47

产品设计

149

30

35

41

43

48

工艺美术

56

14

26

16

0

合计

11641

2892

2716

2868

3115

2.生源质量

2017年学校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收普通本科生3135人,实际录取本科生3135人(其中湖北省2101),报到2968人(其中湖北省1996人) 。

湖北省内普通本科生源较好,文理科录取最低分(文科433、理科397)较批次线分别高出了27分和52分,文理科录取平均录取分(文科454.8、理科408.6) 较批次线分别高出了48.8分和63.6分。文科投档线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居第10名,理科投档线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居第4名。

外省生源继续保持良好局面。其中录取平均分数高出批次线30分以上的省市区的文科13个、理科17;录取平均分数高出批次线50分以上的省市区文科6个、理科11个;录取平均分数高出批次线75分以上的省市区文科2个、理科5个。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新生报到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本科报到率94.7%,整体报到率94.35%,考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6-2017学年学校有专任教师804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54人,聘请校外教师350人(其中251人聘期不满两年折半计算,折算后为125人)。折合教师总数678人,折合在校学生数14245,学校生师比为21。

自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0.3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30人,占自有教师比例72.69%;双师型教师53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1.67%;具有工程背景教师44人,占自有教师比例9.69%;具有行业背景教师64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4.10%。

外聘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占外聘教师比例11.43%;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2人,占外聘教师比例57.71%。

表2-1 师资队伍数量情况

项目

数量

百分比(%)

专任教师

总计

454

/

其中:具有硕士学位

330

72.69%

具有博士学位

47

10.35%

双师型

53

11.67%

具有工程背景

44

9.69%

具有行业背景

64

14.10%

外聘教师

总计

350

/

折合在校生数

14245

-

生师比

21

-

自有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95人,占自有教师比例64.98%,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2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自有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21人,占自有教师比例4.63%;4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375,占自有教师比例82.60%。

外聘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290人,占外聘教师比例82.86%,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73人。外聘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40人,占外聘教师比例11.43%。

表2-2 师资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情况

项目

专任教师

比例(%)

外聘教师

比例(%)

总计

454

/

350

/

职称

教授

9

1.98%

58

16.57%

副教授

98

21.59%

59

16.86%

讲师

127

27.97%

98

28.00%

助教

50

11.01%

26

7.43%

其他正高级

5

1.10%

15

4.29%

其他副高级

29

6.39%

53

15.14%

其他中级

27

5.95%

7

2.00%

其他初级

8

1.76%

2

0.57%

未评级

101

22.25%

32

9.14%

最高学位

博士

47

10.35%

40

11.43%

硕士

330

72.69%

202

57.71%

学士

69

15.20%

86

24.57%

无学位

8

1.76%

22

6.29%

年龄

35岁以下1983

184

40.53%

78

22.29%

36-45 1982-1973

189

41.63%

94

26.86%

46-55 1972-1963

65

14.32%

51

14.57%

56岁以上1962

16

3.52%

127

36.29%

学缘

外校

境内

433

95.37%

343

98.00%

境外

21

4.63%

7

2.00%

表2-3 实验系列人员结构

项目

总计

职称

学位

年龄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

中级

初级

无职称

硕士学位及以上

学士

无学位

35岁以下

35-44岁

46-55岁

56岁以上

数量

28

1

9

4

14

7

12

9

14

12

1

1

比例(%)

/

3.6%

32.1%

14.3%

50%

25%

42.9%

32.1%

50%

42.9%

3.6%

3.6%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教授授课 全校开设课程3621余门次,其中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为69.52%,教授主讲本科课程300余门,占本科课程总门数的8.29%。

表2-4自有教师中各专业主讲教师情况

序号

专业(大类)

授课教师数

副高级职称及以上

具有硕士、博士学位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

投资学

8

4

50.00%

7

87.50%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

5

50.00%

10

100.00%

3

市场营销

6

2

33.33%

6

100.00%

4

人力资源管理

4

2

50.00%

3

75.00%

5

会计学

17

9

52.94%

15

88.24%

6

电子商务

5

1

20.00%

5

100.00%

7

工商管理

5

1

20.00%

5

100.00%

8

物流管理

5

2

40.00%

5

100.00%

9

英语

21

11

52.38%

17

80.95%

10

日语

6

0

0.00%

5

83.33%

11

法学

9

1

11.11%

9

100.00%

12

汉语言文学

9

4

44.44%

9

100.00%

13

旅游管理

4

1

25.00%

4

100.00%

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9

4

44.44%

6

66.67%

15

自动化

10

3

30.00%

9

90.00%

16

电子信息工程

13

3

23.08%

11

84.62%

17

通信工程

6

2

33.33%

2

33.33%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

9

69.23%

10

76.92%

19

软件工程

14

5

35.71%

11

78.57%

20

网络工程

3

1

33.33%

3

100.00%

21

物联网工程

5

0

0.00%

3

60.00%

22

智能科学与技术

5

2

40.00%

4

80.00%

23

环境工程

6

2

33.33%

5

83.33%

24

生物工程

7

2

28.57%

7

100.00%

25

制药工程

6

3

50.00%

6

100.00%

26

药学

4

0

0.00%

3

75.00%

27

护理学

16

2

12.50%

12

75.00%

28

建筑学

12

4

33.33%

5

41.67%

29

工程管理

9

3

33.33%

8

88.89%

30

工程造价

7

5

71.43%

4

57.14%

31

土木工程

25

4

16.00%

22

88.00%

32

产品设计

6

0

0.00%

6

100.00%

33

动画

12

4

33.33%

9

75.00%

34

工艺美术

9

1

11.11%

9

100.00%

35

环境设计

22

10

45.45%

19

86.36%

36

视觉传达设计

16

8

50.00%

16

100.00%

37

播音与主持艺术

10

1

10.00%

7

70.00%

38

广播电视编导

14

6

42.86%

10

71.43%

39

舞蹈学

6

0

0.00%

3

50.00%

40

音乐表演

8

0

0.00%

8

100.00%

41

音乐学

14

1

7.14%

12

85.71%

表2-5 高级职称教师所授课程情况

项 目

数量

百分比(%)

全校课程总门次数

总计

3621

/

其中:教授授课门次数(门次)

300

8.29

副教授授课门次数(门次)

1009

27.87

教授所授专业课程门次数(门次)

237

6.55

教授所授公共必修课门次数(门次)

55

1.52

(三)教学经费投入

1.教学经费概况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万元)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

(万元)

生均(元)

(万元)

生均(元)

(万元)

生均(元)

2,602.75

1827.13

1021.5

86.5

73.18

153.71

130.04

2.教学经费收入

表2-7 本科教学经费收入情况

项目

金额

教育事业收入总计(万元)

19,065.00

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其中:国家(万元)

0

地方(万元)

0

本科学费收入(万元)

16,525.00

教改专项拨款(万元)

184.43

3.教学经费支出

表2-8 本科教学经费支出情况

项目

金额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总额(万元)

2,602.75

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本科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13.65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元)

1,827.13

教学改革支出(万元)

184.43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

241.95

实践教学支出(万元)

240.21

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万元)

203.22

(四)教学条件

1.教学行政用房及辅助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含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146167.24平方米,生均10.26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20315.5平方米,生均1.43平方米。

表2-9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项目

学校情况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含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和行政用房)(平方米)

146167.24

教学行政用房

1.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130192.24

其中:教室(平方米)

68433.74

图书馆(平方米)

30707

实验室实习场所(平方米)

20315.5

专用科研用房(平方米)

2936

体育馆(平方米)

0

会堂(平方米)

7800

2.行政用房(平方米)

15975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生)

10.26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7,840.49万元,生均0.55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新增851.32万元,增长12.18%。

表2-10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

项目

学校情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资产总值(万元)

7,840.49

生均(万元)

0.55

当年新增(万元)

851.32

当年新增所占比例(%)

12.18

3.本科实习实训场所

表2-11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项目

学校情况

本科实验、实训场所

面积(平方米)

10,827.5

本科生实验、实训课程数(门)

8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个数

197

平均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人)

6248

4.图书与信息资源

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0,707m2,阅览室座位数3,598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441,717册,当年新增26,320册,生均纸质图书101.21册。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794,075册,数据库58个。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43,611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1,211,626次。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5,0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2,50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84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10GB,信息化工作人员13人。

表2-12 图书情况

项目

学校情况

校园网主干带宽(Mbps)

10000

校园网出口带宽(Mbps)

5000

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个)

12500

纸质图书总量(册)

1441717

生均纸质图书(册)

101.21

电子图书数量(种)

794075

生均电子图书(种)

55.74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册)

26320

生均年进纸质图书(册)

1.88

当年新增电子图书 (册)

356458

当年图书流通量(本次)

43611

纸质期刊数量(份)

907

纸质期刊种类数(种)

907

数据库 (个)

58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成功素质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专业素质教育、通适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核心专业素质和核心通适素质教育,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2020年以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成功素质教育的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素质五大体系的要求,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通适素质过硬、创新创业素质突出”的地方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领学生追求卓越,走向成功。

在培养方案中,强化实践,突出实践育人作用,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3-1所示。

表3-1 全校各学科2016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哲学

--

--

--

理学

--

--

--

经济学

88.82

11.18

28.01

工学

88.99

10.14

34.96

法学

90.00

10.00

26.25

农学

--

--

--

教育学

--

--

--

医学

91.14

6.29

31.21

文学

90.25

9.75

32.25

管理学

90.30

9.70

29.47

历史学

--

--

--

艺术学

88.24

11.76

49.66

(二)专业建设

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新工科”建设,进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向的优化调整,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改造和调整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专业,扶持和增设与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强应用型专业的布点,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合作育人新模式,切实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学科支撑有力、专业发展协调、优势特色鲜明、市场适应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发展体系。学校学科平台和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学校现有8个省部级优势专业。2016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40个。

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在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累计引进专业带头4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2人,所占比例为71.11%,获得博士学位的2人,所占比例为4.44%。

学校大力推进各级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了中国大学MOOC高校云平台、蓝墨云课堂教学平台和蓝墨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促进了课程建设、教与学互动、教学过程管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学生主动、自主和研讨性学习搭建了数字化平台。积极培育、遴选和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截至目前,本学年学校已建设有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16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一门MOOC课程,建设100门SPOC课程,626门次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混合课堂教学。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各专业构建了“专业素质教育模块”、“通适素质教育模块”、“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模块”和“个性化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强化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精简专业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力充实和扩展人文素质教育。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095门、3621门次。

学校重视校本特色优势教材特别是实验教学系列教材(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的建设,鼓励开发多媒体教材,尤其鼓励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行业合作编写基于问题、基于工作过程和工程项目的实践类特色教材。2016年,共出版教材15种(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

(四)实践教学

为适应学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学年学校完善了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大作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建设标准和成绩测评办法。

1.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475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70门。

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49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所占比例为2.0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7人,所占比例为34.69%。

本学年共开设了3,328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论文(设计)。学校共有255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36.47%,学校还聘请了49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10.08人。

根据合作的深度和主要职能不同,学校建立“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 或“产学研合作基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三个层次的递进式授牌管理体系。结合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课程、企业专业讲座、联合毕业设计建设。 截止目前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6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6,248人次。

(五)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于2006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3月成立创新创业中心,全面统筹管理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工作。学校践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素质培育提升到理论高度,并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在创新创业培育方面,实行“一部两地两班”的模式,即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两个创新创业特色班。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机构1个,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6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28人,至今有560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培训。截至目前,设立创业实习基地22个,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开展创业培训项目28个。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9门,其中创新创业优质课1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课程2门。开展创新创业讲座43次。发放创新创业奖学金10.2万元。

1.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学校于2016年全面修订了各专业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压缩理论教学学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设计,增大了实践教学所占比重。理工科专业安排有实验、课程实习、工程训练、毕业实践实践环节,其中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30%,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安排有社会调查、市场调研、课程实习、毕业实践等活动,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20%。

2.网络教学信息化之蓝墨云大数据分析平台

学校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依托蓝墨云移动教学平台,全面推行开展以翻转课堂、混合课堂为核心的信息化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改革。应用蓝墨云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教学大数据分析库,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蓝墨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对学习过程从预习效果、课堂学习参与效果、课后讨论作业等全过程进行测评,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的学习。加强形成性评价为重点的成绩评定改革,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以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等形式开展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课程考核改革,制定了《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素质测评与素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专门项目活动的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课程评价制度。

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实施课程考核多元化改革。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方向转变。在课程考核时,既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逐级逐门课程审定了《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理论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一览表》,理论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测评成绩、课内实验(实训)成绩、期末测评成绩三部分按一定比例构成,平时测评(含课内实验实训)成绩权重原则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70%。

结合课程特点和信息化技术,开展考试形式改革。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相应的期末考试形式,改变单一的笔试形式,部分课程以口试、提交成果(作品)等形式进行期末考试,由单一的知识考核向注重能力考核方向转变。学校开发了“智慧考试系统”,依托此考试系统和课程考试题库,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200余门课程的网上考试。学校积极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2016年学校在期末考试时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在考试中融入诚信教育、品德教育。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1.提高认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观念,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利用校报、广播、学校网站等媒介,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大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通过加强学风教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使全校师生员工振奋精神、统一认识、焕发活力,充分认识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思想,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处于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的观念。

2.领导重视,重点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学校在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要点中都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明确校、院两级负责人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具体抓教学工作,各学院定期以教学工作为主要议题召开教学专题会议;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全员服务,全面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学校着力营造浓厚的教学工作氛围,在全校上下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中,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全员服务思想,明确规定各个职能部门要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全面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情况

表4-1 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结构

项目

总数

职称

学位

年龄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无职称

博士

硕士

学士

无学位

35岁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校级教学管理队伍数量

26

3

7

4

8

4

2

10

11

3

9

6

2

9

比例(%)

/

16%

27%

15%

31%

15%

8%

38%

42%

12%

35%

23%

7%

35%

院系教学管理队伍数量

33

1

8

9

5

10

1

16

15

1

11

17

3

2

比例(%)

/

3%

25%

27%

15%

30%

3%

49%

45%

3%

33%

52%

9%

6%

(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校推行成功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教育、通适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确立到实施,包括教学条件准备、教学标准制定、教学组织实施、教学结果测评四个阶段,后三个阶段又包含若干个教学环节。为了使学校成功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依据校情确定了十九项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1)本(专)科培养方案基本要求和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2)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3)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学大纲;(4)课程设计基本要求;(5)专业实习教学大纲;(6)实训工作基本规范;(7)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展演等)工作规范及实施细则;(8)教学日历填写要求;(9)教案、电子课件基本要求;(10)“三问”辅导答疑基本要求;(11)“三习”题布置与批改基本要求;(12)“开发内化”教学基本要求;(13)试题库建设与验收标准;(14)平时成绩管理规范;(15)素质测评质量标准;(16)测评命题与试卷管理规范;(17)阅卷工作规范;(18)重修重评规范;(19)教研活动基本规定。

十九项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基本涵盖了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工作中对照标准严格执行,是学校教学质量稳定且不断提升的基本保证。

2.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制定与责任落实

学校教务处和测评中心、各学院是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控者,系(室)和教师是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学校教学督导室是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监控者。

教务处和测评中心负责制定本(专)科培养方案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展演等)工作规范、教学日历填写要求、“开发内化”教学基本要求、试题库建设与验收标准、平时成绩管理规范、素质测评质量标准、测评命题与试卷管理规范、阅卷工作规范、重修重评规范。同时要负责对各学院落实上述规范、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对教学质量优异的典型及时总结并在全校推广。

学院负责制定学院内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实训工作基本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展示、展演等)工作规范的实施细则、教案、电子课件基本要求、“三问”辅导答疑基本要求、“三习”题布置与批改基本要求、教研活动基本规定。同时要负责对院内各系(室)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落实上述规范、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对教学质量优异的典型及时总结并在全院推广。

教学督导室负责依照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全校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制定教学工作“十查”标准,规范教学检查工作。同时发现教学工作质量优异的教师和院系,向学校推荐加以推广。

3.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与反馈

对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的方法主要有:听课检查、视频监控、实践教学现场检查、教学档案(制度文件、质量标准、教学日历、教师教案、学生“三习”作业、教师对学生“三问”的回答、试卷、成绩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等)检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调查等。通过教学质量责任人对照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自查、系(室)教师间互查、学院和学校督查等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对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口头个别反馈,书面反馈。反馈的对象是教学质量责任人(单位)或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发现的个案问题通过个别交谈给予指正,对局部问题通过参加系(室)教研活动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对具有全校共性的问题通过督导台账和教学简报反馈给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促使学校尽早发现教学问题、尽快改进教学工作。

各教学环节质量责任人应积极主动接受学校各级教学检查,虚心接受反馈意见,认真进行工作整改。学校通过检查——反馈——改进——复查这样往复的教学质量监控,可以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

4.教学质量监控结果

学校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强化课程与教学水平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实行教学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课程与教学水平评估科学、客观、准确、公正。

(1)教学督导

强化教学督导职能,保证教学督导工作“督”到关键点,“导”到主方向。教学督导查教学资料(教案、大概、日历、三习、PPT)、查作业、查试卷、查论文、查实验实训、查“三问”、查答疑、查教研、查监控、查通识素质测评。采用个性化反馈、督导台账、督导月报、个别约谈等方式进行全面督导。全年共听课250 人次。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反馈教学督导听课信息及其反映的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方面情况,全年共编印24期《教学督导台账》、8期《督导简报》,全面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状况,效果显著。试卷统分、登分失误直线下降。2016年春节开始由学校对2015年秋季期末试卷核分,全校查错近千分,2016-2017学年下半学期,进行三次核分,全校差错只有几十分;不及格率全面下降,班级不及格率超过30%的对老师实训扣分、降档。实现这一制度后,全校不及格率全面下降。2015年春季查2014年秋季试卷时,全校不及格率超过30%的班次有62个,通过连续三年的整改,现在全校只有10个班次,且主要集中在高数这一块。

(2)视频监控

为了加强课堂管理,学校在每个教室安装摄像头,建立了视频监控体系。并且,安排校、院、处室领导、素质导师、行政人员组成“三人视频监控小组”,每半天一组进行视频监控,小组3人须同时观看,适时切换,确保在本组查课值日时间内查到每一个教学课堂,且重点查看教务处指定的8个课堂。教务处每月汇总监控记录并进行全校通报。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安排129人次参与课堂视频监控,共检查了361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堂视频监控记录共1016条,其中查出1892名学生有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违纪情况,有171名教师课堂管理效果较好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共计120人次,共检查了294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堂视频监控记录共984条,其中查出1267名学生有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违纪情况,有80名教师课堂管理效果较好

(3)部门检查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学工处等)对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实行全面的监控和考核。开学初查教师备课情况,期中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期末重点检查出卷、评分等。通过这些检查,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对学院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指导。

(4)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机制的主体。一般来自三个层面:一是期末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综合测评;二是班级学生信息员每月一次教学情况信息反馈;三是每学期一次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作为教师期末测评的主要依据,结果将与工资奖金挂钩。

(四)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与质量保证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了师资队伍培训计划;评选学校“优秀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访学进修,先后有多名骨干教师被选送参加进修、访学或培训。当年参加培养培训教师数总计1091人次,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人,境内进修人次数1086人次,境外进修人次数2人次。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为更好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客观评价教学情况,全方位实施学生评教活动,全面涵盖理论课类型。

表5-1 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2016-2017学年)

项目

覆盖比例(%)

优(%)

良好(%)

中(%)

差(%)

学生评教

92.56

21.72

35.27

41.29

1.72

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学校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2.85%,女性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略高于男性毕业生。2017届总体毕业生中,近九成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女性毕业生91.86%对母校推荐度高于总体水平87.50%,男性毕业生82.25%对母校推荐度低于总体水平87.50%。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均在84.00%以上,其中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最高93.57%,其后依次是专业设置88.88%、课程设置86.84%、实践教学84.25%。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价均在84.00%以上,其中就业手续办理86.60%最高,其次是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与服务84.98%,第三是就业信息提供与发布84.56%。

经调查回访,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比较满意,80%以上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干精神,对工作十分投入,扎实肯干,特别是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能够吃苦耐劳,有出色的表现,在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敬业爱岗精神、待人接物表现等方面的培养满意度较高,学习能力强,在政治上积极上进,所学知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并且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根据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均对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认可度为96.43%,其中“非常认可”占比23.21%,“认可”占比48.21%,“比较认可”占比25.00%。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的评价来看,满意度均在80分以上,其中给出最高肯定的是毕业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83.21分,其次是观察能力82.14分,第三是逻辑思维能力80.00分。超过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创新能力能满足当前工作要求,说明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四)学生学科竞赛

2016-2017学年,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210人次。学生设计作品从全球近11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设计大奖;我校学生的设计作品与来自54个国家超过上万件作品共同参评,最终荣获2017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奖;学生长篇小说《眼川》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中、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上,学生荣获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上,学生获3个奖项;在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与创新竞赛中,我校学生获3项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中,我校获得3项一等奖和7项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7年学生各类学习成果统计如表5-2。

5-2 2017年我校学生学习成果统计

项目

奖项

人次

参加校外会议

2

2

创新、创业类获奖

30

77

大学生科研成果奖

2

2

社会实践活动获奖

13

13

发表论文

111

123

数学建模竞赛

1

3

文体活动获奖

377

490

专利

18

22

英语竞赛获奖

104

104

建筑、测量大赛获奖

3

8

社团获奖

7

7

挑战杯、创青春获奖

10

54

综合类获奖

31

33

电子设计大赛获奖

11

33

(五)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考研情况

2017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091人,实际毕业人数2947人,毕业率为95.32%,学位授予率为87.43%。

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为94.08%,其中考取研究生156人,占本科毕业生5.13%;考入国家或地方公务员22人,占本科毕业生0.72%;考入事业单位18人,占本科毕业生0.59%;参军3人,占本科毕业生0.10%;出国19人,占本科毕业生0.63%;进入企业就业人数2592人,占本科毕业生85.26%。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动与省市政府人社部门、人才服务机构联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用人企业资源库。2016—2017年度共举办了校园招聘会67场(含各学院专场招聘),参加企业319家,提供就业岗位5600多个。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所占比例超过60%;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内蒙古、山东7个省市、自治区,占比达25%。

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部队、城镇社区、国家基层项目等类别。总体来说,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其他企业是最主要的流向,占比超过80%;其次为医疗卫生单位,占比超过4%。考取公务员、研究生、事业单位的学生在本科毕业生中达6%以上。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世界500强、中国100强、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三资企业、银行、三甲医院、律师事务所、证?公司、大型设计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就业的占毕业生人数的19.88%。

根据学校每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毕业生对毕业当年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偏向于比较满意。其中对工作环境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满意度最高,相比较而言,对薪酬的满意度稍低。表明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较为认同,对当年已落实的工作的整体状况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七)学生体育素质情况

学校本科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合格率比例为91.2%。

(八)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经过学校的不断努力,学校于201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荣誉称号,2015年被团中央KAB创业教育推广办公室授予“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荣誉称号,2016年被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俱乐部”、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奖,2017年被江夏区评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近三年在校外累计获得创新创业类省级及以上奖项180余项,获得省、市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各类大赛奖金累计90余万元,创新创业成果成功拍卖、创业项目融资累计800余万元,获得“2015大学生微创业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5项,其中省级金奖1项、人人有途科技公司获得融资200万元、3D打印创业项目获得融资50万元、女生馆APP项目拍卖获得31万元等。

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自2003年以来,创业校友已经达500余人,不少校友创业的公司资产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其中,2005级卢伟坚校友在上海创办了心创集团,并任集团董事长;2003级谢砾校友现为红桃K集团常务副总裁等。学校毕业生创业的事迹被中国教育报、长江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广为报道。

六、特色发展

学校在全国高校中首创“成功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承担“创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是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的高校。

学校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创新创业素质突出”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促进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今后的创业成功与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

1.专业素质培育

专业素质培育可以通过设置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若干实践训练以及学科竞赛等环节实现。学生通过必修课学习可以理解与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理论,通过选修课学习可以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通过实践训练可以掌握专业技能与工作方法。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预习、练习、复习,后简称“三习”)和研讨(敢问、常问、善问,后简称“三问”),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将专业知识内化为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高低可以通过专业素质测评来衡量。专业素质测评主要是测评学生将专业知识内化为专业素质的程度,既测评学生专业能力又测评学生专业观念和品格。测评工作既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考量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量,将形成性(平时)评价与终结性(期末)评价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将学生“三习”、“三问”、实验、小论文(设计)、期中测评等纳入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在专业知识内化过程中实现专业素质的提高。

2.通适素质培育

通适素质培育可以通过知识学习、社会实践、自我修养与践行实现。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学校笃行成功素质培育的需要,通过政治理论课学习与研讨、形势与政策宣讲、成功素质培育、成功内省、社会实践认知等,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个人思想品德自省与践行、社会公益活动等,可以形成为社会认同的个人品德;通过语言课程学习、口头与书面表达训练、博览群书、班会、社团活动等,可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课内与课外)、军事训练、体质测试等,可以强健个人体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集体活动等,可以消除不健康心理,培育正能量心态。

通适素质测评包括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五个方面的测评,测评以课程测评和项目测评方式进行。课程测评以形成性(平时)测评与终结性(期末)测评相结合方式进行。项目测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测评、入学教育测评、思想品德测评、成功内省测评、社会实践测评、特长素质测评、博览群书测评等。

3.创新创业素质培育

创新创业素质培育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典范引领、创新创业知识习得、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创新创业素质测评等途径实现,如“三问”、典型案例分析的头脑风暴、基于问题的学习与研讨、真题真做的实践训练、成功素质展示节活动等。创新创业素质测评的方法有基于成果的专家鉴定与认定,大学生创新成果拍卖与社会认可等。

总之,学校力图通过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创新创业素质三个维度的人才培养,实现促使学生追求卓越、走向成功的目标。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1.师资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自有教师数量有待增加。

2.学校对毕业生社会评价的信息采集方式有待完善。

3.学校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规范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拟采取以下解决措施:

1.师资队伍方面,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博士。增加自有教师数量,2018年自有教师数量达到70%以上。

2.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仅对本科生人才质量培养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本科生培养过程评价,并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培养过程、评价过程和培养过程规范进行调整与完善。

3.加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每个专业至少要建设3-4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全校校外实践基地的总规模要达到150个左右,要加大和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的合作力度,在数量上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

序号

项目

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81.72%。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2016-2017学年学校有专任教师804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454人,聘请校外教师350人(其中251人聘期不满两年折半计算,折算后为125人)。折合教师总数678人,折合在校学生数14245,学校生师比为21:1。

自有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0.3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30人,占自有教师比例72.69%;双师型教师53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1.67%;具有工程背景教师44人,占自有教师比例9.69%;具有行业背景教师64人,占自有教师比例14.10%。

3

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本科专业总数、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以及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共43个,其中新增1个,当年停招专业6个。

4

生师比

21: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0.55万元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851.32万元,净增比例为12.18%

7

生均图书

生均101.21册;生均年进书量1.88册

8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电子图书794075册;电子期刊907种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0.2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43平方米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827.13元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

1021.5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

73.18元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

130.04元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一门)

1095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经济学28.01 %,工学34.96%,法学26.25%

,医学31.21%,文学32.25%,管理学29.47%,艺术学49.66%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经济学11.18 %,工学10.14%,法学10.00%

,医学6.29%,文学9.75%,管理学9.70%,艺术学11.76%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69.52%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8.29 %

19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5.32%

20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87.73%

21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94.08%

22

体质测试达标率

91.2%

23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92.85%,第三方调查

2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96.43%,调查回访

25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首页

CopyRight © 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体平台(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